真诚 关爱 信任
王 欣 欣
难忘而深刻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回首曾经,许许多多的感动盈绕心间;许许多多亲切的话语还留在耳畔。我能感觉得到我们是被强烈需要的群体,同时我觉得对受助学校的帮助实在是太少了。
我是在庆安县丰收乡新华小学进行的支教活动,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主教语文、数学。在看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求后,我主动承担起了四、五、六年级的外语教学任务。
第一周,我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学习条件让我心疼,这些天真浪漫的孩子几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甚至连国歌都不会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课余生活的不充实。他们没有课外书籍可供阅读。怎么办?想到这儿,我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为农村的孩子捐一些图书呢?回校后我就把这一想法同教务处的张处长讲了,她对我的这一想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支持并积极地从自己家中拿出女儿用的书籍、文具等一些学习用品交给我。由于数量较多,我只能分批从绥化拎回丰收的新华小学,当孩子们看到这些内容丰富的图书时,高声欢呼:“谢谢老师,我们终于有书看了……”天真的小脸上漾满了笑意。他们又转身扒开我的手,轻轻揉着,呵着气,因为我每次都是用线绳捆绑着书籍才能拎回来,所以常常是把手勒得淤血,但看到孩子们见到书像见到宝贝时的样子,我觉得再累都值!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经常给孩子们讲这句话,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你的舞台就会无限宽广。我听说学生孙洪达的姐姐学习很好,因为家穷,在去年初一时辍学回家帮父母种地,我想不可以让孩子就这样虚度一生。于是我就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放学之时走了近5里地来到他家(因为只有下大雨时,他的父母才不会下地干活)她家的经济条件的确不好,一家6口人全挤在一间快要倒塌的土坯房里,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孙洪达的姐姐看到我怯怯地喊了一声:“老师好!”我问她:“喜欢上学吗?”她说:“喜欢……”于是我对她的父母说:“孩子学习很优秀,不上学太可惜了,经济上的困难那是暂时的,但孩子的教育却是关系到一生的大事呀,你们可不能耽误了她的一生啊!你们也知道,农村的女孩一旦不上学,那么到了17、18岁就可能嫁人了,她一辈子也就这样过了!我想这也不是你们愿意见到的,对不对?”我又接着说:“我就是一个例子,15岁初中毕业,由于经济原因不念书了。当时很多老师都劝我,可我没听,结果现在后悔了。
我在外面辗转打工,最后在威海工作的那两年让我有了深刻的认识:不读书、不学知识真的不行,终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我也很喜欢上学,每次听到高考临近的消息我就在想,要是我能参加一回高考该多好!幸运的是高考制度改革了,我在2004年终于回到了阔别许久的校园。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不管怎样我也要抓住这一线生机,这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很幸运,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绥化学院中文系。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取得了未曾想到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学习状元”,与此同时,我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在2007年10月荣获“国家奖学金”,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回想起了这几年的点点滴滴,心中涌起了无数的感动,为了感谢老师、回报学校,我选择了绥化学院进行本科学习,我又选择了支教,将老师的这种爱心传递下去。现在的我,有梦想、有目标、有精神、有活力,这与没有读大学时的我有着天壤之别。听了我的过去,你们的想法呢?还想让孩子辍学吗?我请你们不要阻断孩子的追梦之路,别让她像我一样过了这么多年才回来学习,时间宝贵呀!现在的教育政策这么好,国家不会让优秀的孩子失去求学的机会的……
在我与他们谈了二个多小时后,终于,他们答应我9月份让孩子重返校园。此时,女孩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说:“老师,谢谢你……可我怕跟不上,我已经一年多没有上学了……”我说:“不怕,老师帮助你,给你补课……”
在我走的时候,奶奶拉住我的手说:“太谢谢你了王老师,你要是早点儿来到这个学校就好了……”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我真希望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机会,快快乐乐地成长。
还记得在一次早自习时,我的学生杨桂荣问我:“老师,你就在这儿呆一个学期是吗?我们都知道了,你就要走了,你可不可以不要走啊!”说着他们黑黑的眼睛瞬间蓄满了泪水,豆大的泪珠从眼里滑落,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抱住了他们,我说:“咱们做个约定,你们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老师在大学等着你们,到时再续师生情好吗?咱们共同努力,加油……”
这些画面已定格于脑海,虽然心中有万般的不舍……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支教不仅是我们支援别人,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我们在支教中磨砺,在支教中成熟,而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支教生活让我受益匪浅!